2018年10月27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在成都颁发“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终身成就奖”,我校杨善林院士获此殊荣。与杨善林院士同时获奖的还有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顾基发研究员。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是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宋健、关肇直、许国志等21名科学家共同倡导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立的,成立之初由自然科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和社会科学领域的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先生担任名誉理事长。学会设立的“终身成就奖”是“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科学技术奖”的最高奖项,旨在表彰为中国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历届获奖者有:刘源张院士、汪应洛院士、王众托院士、于景元研究员、陈翰馥院士、戴汝为院士。
杨善林院士长期潜心研究、教书育人,在决策科学与信息系统技术方面取得了具有创新性、系统性和引领性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思想境界高、科研能力强的青年人才。近年来,杨善林院士带领团队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程管理、空天系统工程管理、能源与环境工程管理、医疗与健康工程管理等领域又取得了新成就,为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思想、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授奖仪式上,杨善林院士发表了简短而又深刻的获奖感言,全文如下:
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终身成就奖授奖仪式上的
获奖感言
杨善林
2018年10月27日
尊敬的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各位副理事长,各位常务理事、各位理事,各位会员、各位专家:
今天我怀着既十分高兴而又非常忐忑的心情站到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授奖台上,荣幸地接受这既厚重而又感到难以担当的“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终身成就奖”!首先,我要衷心感谢学会领导和各位理事对我的厚爱和褒奖!接着,我要衷心感谢我的所有团队成员,我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团队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我还要衷心感谢所有的同仁们,他们曾经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途径,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极有价值的指导和支持!
系统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和我国的万里长城、大运河、都江堰都体现了朴素的系统思想。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作为一门科学发端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一历史时期,它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开拓而发展起来的。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领导我国“两弹一星”伟大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最详细的学科框架,他把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体系结构划分为四个层次,即工程技术层次、技术科学层次、基础科学层次和系统观层次。钱学森先生对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我们开创了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无限广阔的空间!
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推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兴起和深入,同时也促进了以还原论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然而,由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事物运动过程的交合体,事物的运动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的,其运动机理和演化规律不因人类的学科划分而变异,在工程、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导向下,一方面大量的新兴交叉学科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又迫使人们必须用基于整体论的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思想、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问题。由此可见,系统科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交相辉映、相互促进、循环上升的!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对具体系统的探究,一方面通过对具体系统的结构、功能、性质及其演化过程的研究,来发现系统的一般运动机理和演化规律;另一方面在对具体系统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又能有效地指导对更为复杂的系统规律的研究。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宏大的社会实践,它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研究成果要接受社会实践的真理性检验,所形成的理论与方法还要在更为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和更高境界的升华!
我已过古稀之年,但将竭尽全力,孜孜不倦,启迪后人,培育新人,面向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的国际科学前沿,面向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需求,扎扎实实地工作,为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兴旺发达,越办越好!
谢谢大家!